top of page

美國最高法院近日以5比4的裁決推翻麻薩諸塞州法官孟晉俊關於恢復教育補助金的命令,認定下級法院缺乏管轄權,且根據《行政程序法》(APA)提出的索賠無效。案件源於川普政府終止「教師質量合作計劃」補助金,藍州訴稱此舉武斷,孟法官曾下令恢復資金,但最高法院認為此爭議屬合同索賠,而非《行政程序法》適用範圍,並否認藍州會遭受「無法挽回損害」。此裁決強調司法不得過度干預行政決策,為川普第47任總統任期內的政策執行提供支持,並為未來類似案件設下重要先例,限制《行政程序法》在合同爭議中的使用。

川普政府勝利:美國最高法院推翻麻州法官教育補助金裁決,限制《行政程序法》適用範圍

25/4/6 下午9:00

Source of Credits: 
Robert Gouveia Esq.

美國最高法院於2025年4月4日以5比4的票數裁定,支持第47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終止對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計劃的聯邦資金支持,這一決定被視為對抗所謂「系統性反白人男性種族主義」的重大勝利。該裁決源於川普的行政命令試圖終止DEI資金,卻遭下級法院臨時限制令阻撓,最高法院最終推翻限制令,強調總統有權決定資金分配,並指出下級法院缺乏管轄權。支持者認為此舉恢復了公平性,避免聯邦資金支持歧視性計劃,而反對者警告這可能損害多元化努力,加劇教育不平等。這一裁決不僅強化了川普的行政權力,也為美國關於種族與公平的爭論增添了新篇章。

最高法院5比4裁定支持川普終止DEI資金,稱其歧視白人男性

25/4/6 下午9:00

Source of Credits: 
Law of Self Defense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北約會談記者會上就全球經濟、市場動盪、北約防務支出以及俄烏衝突等議題發表講話,強調當前市場震盪是貿易秩序重塑所致,並非經濟崩潰,主張建立公平貿易規則與強化美國製造業。對北約,他提倡各國將防務支出提高至GDP的5%,反映美方對集體安全的新期待。針對俄烏戰爭,他表達「謹慎樂觀」態度,強調談判須具體行動,並要求雙方讓步以實現持久和平。此外,他也提及美國對緬甸地震的援助立場,指出軍政府統治為國際援助帶來挑戰。整體發言展現川普政府下美國在全球戰略布局中的堅定與務實立場。

盧比奧國務卿針對全球經濟憂慮與外交關係發表講話

25/4/5 下午11:00

Source of Credit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引發熱議,歷史學家維克托·戴維斯·漢森教授將其置於大蕭條的歷史背景下進行剖析。川普的關稅被視為對不公平貿易的對等回應,與1930年《斯姆oot-哈利關稅法》的單邊保護主義不同,旨在保護美國產業與就業。然而,關稅效果存疑:雖可能振興部分行業,卻無法解決工資停滯與不平等問題,且農民與勞動階層在貿易戰中承壓。大蕭條揭示貨幣政策與投機失控才是經濟崩潰主因,而非關稅本身;當前,美國需從歷史吸取教訓,平衡保護主義與全球化,打造公平可持續的經濟環境。

川普關稅與大蕭條的歷史回響:漢森教授解析經濟政策得失

25/4/5 下午5:00

Source of Credits: 
Professor Victor Davis Hanson

川普第二任總統任期剛開始72天,已遭遇162起訴訟與15項禁制令,遠超前總統拜登同期數字,顯示出針對第47任總統的協同法律攻勢。「美國監督」與「民主前進」等2017年成立的組織積極提起訴訟,反對川普政策如驅逐幫派成員與廢除教育部,而諾姆·艾森與喬治·索羅斯則扮演關鍵角色,前者制定反川普法律策略,後者通過巨額資金支持相關團體。這些行動不僅關乎法律爭議,更深植政治動機,旨在削弱川普政府,其影響可能長遠改變美國政治格局。

川普政府面臨法律圍攻:誰在幕後策劃?

25/4/5 下午12:00

Source of Credits: 
Blaze TV Glenn Beck

川普作為美國第47任總統,其關稅政策引發激烈爭議,特別是針對中國34%的報復性關稅及加拿大、墨西哥的追加關稅,形成「以牙還牙」的貿易戰。支持者如卡爾·希格比認為,關稅能保護美國製造業,自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美國失去370萬個工作崗位,關稅有助扭轉此趨勢;然而,民主黨立場搖擺,從奧巴馬、佩洛西過去支持關稅,到如今反對川普政策,顯露政治不一致性。經濟數據顯示近期新增22.8萬個就業崗位與油價下降,市場未現衰退跡象,但長期效果仍待觀察。這場政策實驗不僅影響經濟,更關乎美國工人與中產階級的未來。

川普關稅政策下的美國經濟:保護主義與政治分歧

25/4/5 上午3:00

Source of Credits: 
Newsweek

科羅拉多州眾議院委員會以7比4通過一項具爭議性的法案,將「誤認性別」定為歧視行為,並允許因父母不認同孩子性別認同而剝奪其監護權,同時強制學校推行性別中立政策與意識形態教育,引發激烈爭論。共和黨議員賈維斯·考德威爾警告,此法案威脅父母權利、將不認同視為虐待,並可能違反美國憲法「完全信任與信用條款」,預計將面臨法律挑戰。法案還將科羅拉多州定位為「跨性別庇護州」,不承認外州相關裁決,並可能對企業造成民事責任風險。公眾反應兩極化,保守派選區強烈反對,而州長波利斯是否簽署該法案備受關注,或受現任總統川普及白宮影響,凸顯性別政策在美國的深遠影響與分歧。

科羅拉多州性別意識形態法案引爭議:父母權利與法律挑戰成焦點

25/4/4 下午3:30

Source of Credits: 
Redacted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領導下,近期評論員回顧1996年南希·佩洛西對美中貿易政策的警告,當時她批評貿易失衡損害美國工人,稱中國高關稅與市場壁壘為「最大騙局」,並指出其支撐中國1000萬個就業崗位,美國卻僅獲17萬個。如今,隨著股市下跌近4%、美中關稅差距(美國2%、中國35%)引發公平性爭議,以及TikTok談判凸顯國家安全與經濟博弈,佩洛西當年觀點與川普批評貿易協定的立場不謀而合。評論員質疑佩洛西立場是否因反川普而轉變,並強調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的重要性,呼籲政策制定者關注長期經濟價值而非短期波動,以平衡美國就業與國際合作。

川普時代回顧佩洛西1996年貿易警告:美中關係再受矚目

25/4/4 下午2:45

Source of Credits: 
Fox News

白宮政策副主任史蒂芬·米勒在近日採訪中指出,全球化導致美國財富外流,嚴重損害工人與中產階級利益,並將二戰後建立的製造業基礎系統性轉移至中國等地,稱之為「美國繁榮的大盜竊」。他強調,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是重振鋼鐵等關鍵產業的必要手段,不僅能恢復經濟獨立,還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米勒批評美國街頭充斥外國汽車的現狀,並表示若不立即行動,美國夢將面臨消亡風險。他對共和黨內支持表示樂觀,認為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將堅定支持川普將供應鏈遷回美國的議程,呼籲以進口稅取代國內稅,重塑經濟穩定。

史蒂芬·米勒警告:經濟獨立攸關美國夢存亡

25/4/4 下午12:00

Source of Credits: 
Fox News

2025年4月3日,川普政府公布了其備受期待的計算新互助關稅的公式,由唐納德·川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正式宣布。該公式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詳細說明,旨在通過基於一個國家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來制定關稅,以解決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問題。具體而言,該方法將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除以其對美國的總出口額,將所得百分比減半,並以此作為關稅稅率——對於貿易平衡或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夥伴,最低稅率定為10%。例如,中國2024年對美國出口4380億美元,貿易順差2950億美元,順差比率為67.4%,因此適用34%的關稅。這項政策將美國貿易策略轉向以結果為導向的互助原則,避開了補貼或監管等複雜的外國貿易壁壘,儘管它因可能引發貿易戰而引發批評。雖然未來可通過談判進行調整,但政府堅稱這種務實方法將為美國工人和產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標誌著川普第二任期內大膽的“美國優先”遺產。

川普政府如何計算新的互助關稅

25/4/3 下午9:00

Source of Credits: 
Breitbart

即時焦點報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