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臉書吹哨者揭露馬克·祖克柏與中國審查關係的驚人指控
臉書吹哨者揭露馬克·祖克柏與中國審查關係的驚人指控
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於2025年4月9日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聽證會,前臉書(現為Meta)全球公共政策主任莎拉·溫-威廉姆斯(Sarah Wynn-Williams)作為吹哨者,出面指控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過去十年間,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開發審查工具並涉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這場聽證會不僅引發了兩黨參議員對Meta的強烈譴責,也讓祖克柏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成為焦點。
背景:臉書與中國市場的長期博弈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市場,超過10億潛在用戶,對於任何科技巨頭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機會。然而,由於中國政府對互聯網內容的嚴格管控,臉書自2009年起便被禁止在中國大陸運營。儘管如此,溫-威廉姆斯在聽證會上透露,祖克柏從2014年起便將進入中國市場視為其個人「白鯨」(white whale),即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
根據溫-威廉姆斯的證詞,Meta在2014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阿爾丁計劃」(Project Aldrin)的秘密項目,旨在開發符合中國法律的臉書版本。該計劃以首位登月的美國宇航員巴茲·阿爾丁(Buzz Aldrin)命名,象徵祖克柏對征服中國市場的雄心。作為項目的一部分,Meta不僅投入巨資,還與中國政府官員密切合作,試圖通過妥協來換取市場准入。
驚人指控:審查工具與用戶數據的妥協
溫-威廉姆斯的證詞中最具爆炸性的部分,是她對Meta為中國市場開發審查工具的詳細描述。她表示,早在2015年,Meta便打造了一套專為中國設計的內容審查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檢測並移除包含「受限詞語」的帖子,並計劃聘請至少300名內容審核員來支持這一系統。更令人震驚的是,Meta還計劃設置一名「首席編輯」,由其決定哪些內容需要移除,甚至在「社會動盪」時期有權完全關閉網站。
溫-威廉姆斯進一步指出,這套審查系統不僅適用於中國大陸,還延伸至香港和台灣。她在聽證會上提到,這種「病毒式計數器」(virality counter)會自動標記超過10,000次瀏覽的帖子,交由首席編輯審查,民主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Richard Blumenthal)將其形容為「奧威爾式的審查者」(Orwellian censor)。
除了審查工具,溫-威廉姆斯還指控Meta曾考慮向中國政府提供用戶數據,包括香港用戶的個人信息,甚至可能涉及美國用戶的數據。她表示,當Meta的工程師對數據安全風險提出警告時,包括祖克柏在內的高層領導對此漠不關心。溫-威廉姆斯在證詞中說:「馬克·祖克柏最大的騙局,就是把自己包裝成美國愛國者,聲稱不在中國提供服務,卻在過去十年間在中國建立了價值180億美元的業務。」
案例:對異見人士的打壓
溫-威廉姆斯在聽證會上還提到了一個具體案例,進一步佐證Meta對中國政府的妥協。2017年,居住在美國的中國異見人士郭文貴的臉書帳戶遭到限制,原因是其頻繁發文揭露中國政府的腐敗行為。溫-威廉姆斯稱,這一行動是在中國官方的壓力下進行的,儘管Meta當時公開表示,郭文貴的帳戶因分享他人個人信息而被限制。她堅稱這一說法是謊言,並指出Meta的行為等同於幫助中國政府打壓海外異見人士。
參議員的憤怒與後續調查
這場聽證會展現了美國參議員對Meta和祖克柏的罕見兩黨共識。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作為犯罪與反恐小組委員會主席,稱祖克柏「將審查作為商業模式」,並表示將繼續調查Meta的行為,甚至要求祖克柏親自出庭作證。霍利在聽證會結束後致函祖克柏,稱:「美國人民有權知道你的公司的真相。」
民主黨參議員布盧門撒爾也對Meta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阻止溫-威廉姆斯推廣其回憶錄《無心之人》(Careless People)表示不滿。他說:「作為一個自稱言論自由捍衛者的公司,Meta卻試圖通過威脅和恐嚇來沉默吹哨者,這是極其虛偽的。」
溫-威廉姆斯的回憶錄於2025年3月出版,詳細記載了她在Meta七年的經歷,包括公司與中國的合作細節。Meta曾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阻止該書的推廣,指控其包含「虛假和誹謗性內容」,但溫-威廉姆斯堅持認為,Meta的行動只是為了掩蓋真相。
Meta的回應與爭議
面對溫-威廉姆斯的指控,Meta發言人安迪·斯通(Andy Stone)發表聲明,稱她的證詞「與現實脫節,充滿虛假指控」。斯通強調,祖克柏本人曾公開表示對在中國提供服務感興趣,這一過程早在十年前便廣為報導。然而,他堅稱:「事實是:我們今天不在中國運營我們的服務。」
Meta還指出,溫-威廉姆斯於2017年因「表現不佳」被解僱,暗示其證詞可能出於個人動機。然而,溫-威廉姆斯反駁稱,Meta試圖通過抹黑她的聲譽來轉移焦點,並表示她選擇公開這些信息,是因為Meta的行為「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確保「我們得到應得的未來」。
祖克柏的兩面形象
溫-威廉姆斯在聽證會上形容祖克柏為「一個穿著不同服裝的人」,意指其立場和形象的多變。她回憶道,在她任職期間,祖克柏曾學習普通話,並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國家主席為其孩子取名,以示對中國的友好。然而,近年來,祖克柏轉而強調言論自由,並在2019年喬治城大學的演講中批評中國的互聯網模式,將其描述為對全球自由互聯網的威脅。
溫-威廉姆斯認為,祖克柏的這些轉變只是為了迎合不同的政治環境和商業利益。她說:「我們不知道他下一套服裝會是什麼,但一定是為了接近權力。」
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溫-威廉姆斯的證詞還涉及Meta與中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合作。她指控Meta曾向中國官員介紹新興技術,包括AI和脸部識別技術,幫助中國提升其技術能力。她特別提到,Meta的AI模型可能為中國的DeepSeek等技術進展做出了貢獻,這在當前美中AI競爭的背景下尤為敏感。
參議員霍利在聽證會上表示,Meta的行為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承諾將進一步調查Meta是否在之前的國會聽證會上誤導議員。他說:「這些指控不僅關乎一家公司的商業決策,還關乎美國用戶的隱私和全球民主的未來。」
此外,祖克伯也曾公開承認受拜登政府壓力進行內容審查。
祖克伯表示他在新冠疫情期間曾受到拜登政府的壓力,要求對平台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內容進行審查。此番言論引發了廣泛關注,凸顯了政府與科技公司之間在內容管理問題上的持續緊張關係。祖克伯對當時的決定表示遺憾,並強調社交媒體平台應堅守獨立性,不受政府影響。
政府對社交媒體的壓力
2024年8月26日祖克伯公開一封寫給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信中透露,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曾多次敦促臉書移除或限制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貼文,特別是那些質疑病毒起源或醫療共識的內容。他表示,當時臉書試圖抵制這些壓力,但最終仍有一些內容被限制或降級。他在信中坦言:「我認為政府的壓力是不正確的,我很遺憾我們當時沒有更公開地表達反對意見。」
祖克伯進一步強調,社交媒體平台不應因任何政府的壓力而妥協其內容標準。他表示:「如果未來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我們已準備好更堅定地反擊。」這一表態顯示了祖克伯對平台獨立性的重視,也反映了科技公司與政府之間的複雜博弈。
拜登對「錯誤資訊」的立場
新冠疫情期間,社交媒體上的錯誤資訊問題備受爭議。2021年夏天,美國總統拜登公開批評包括臉書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指責它們未能有效遏制錯誤資訊的傳播。他當時表示:「這些平台正在害人。當前疫情的唯一來源是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而這些錯誤資訊正在害人。」雖然拜登隨後澄清,他並非針對臉書本身,但其言論清楚地表達了政府對疫情相關錯誤資訊的擔憂。
拜登政府的立場促使科技公司面臨更大的壓力,需在內容管理上採取更嚴格的措施。然而,這也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與審查界限的激烈爭論。祖克伯的最新披露進一步揭示了政府與科技公司之間的緊張關係。
對亨特・拜登報導的遺憾
除了新冠相關內容,祖克伯還對臉書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對有關亨特・拜登(Hunter Biden)腐敗指控的內容進行降級表示遺憾。他透露,當時聯邦調查局(FBI)曾警告臉書,稱網路上流傳的相關報導可能是俄羅斯散布的虛假資訊。然而,後續證實這些報導並非虛假資訊,這讓祖克伯認為,臉書當時不應限制這些內容的傳播。
他表示:「我們不應該因為外部壓力而限制真實資訊的流通,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這一事件突顯了社交媒體公司在處理敏感政治內容時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選舉期間。
政策調整與未來承諾
基於這些經驗,祖克伯表示,臉書已經調整了其內容管理政策和流程,以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新政策旨在確保平台在面對外部壓力時,能更好地平衡言論自由與內容管理的責任。他強調,臉書將繼續致力於維護公開透明的對話環境,同時避免受到任何單方面影響。
這些改變不僅反映了臉書對過去決策的反思,也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內容管理策略的契機。
政府與科技巨頭的持續緊張
祖克伯的信件首次刊登於《華爾街日報》,隨即引發了關於政府與科技公司之間內容審查爭議的廣泛討論。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吉姆・喬丹(Jim Jordan)將祖克伯的承認視為言論自由的勝利,稱這表明科技公司有能力且有必要抵制政府的過度干預。
然而,這一事件也揭示了社交媒體平台在內容管理上面臨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它們需要回應政府和公眾對錯誤資訊的擔憂;另一方面,它們必須保護用戶的言論自由,避免成為政府政策的執行工具。這種平衡在當前高度極化的政治環境中尤為困難。
對科技行業的深遠影響
祖克伯的披露不僅影響了臉書的公眾形象,也為整個科技行業敲響了警鐘。隨著社交媒體在公共話語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政府對其內容管理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如何在維護平台獨立性的同時,妥善應對外部壓力,成為科技公司必須面對的長期挑戰。
莎拉·溫-威廉姆斯的證詞也為Meta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揭開了新的篇章,同時也讓馬克·祖克柏的公眾形象再次蒙上更深的陰影。四月九日的聽證會不僅暴露了科技巨頭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道德困境,也引發了對美國科技公司與威權政府合作界限的深刻討論。
隨著參議院承諾繼續調查,祖克柏可能很快需要親自面對國會的質詢。對於Meta來說,如何在商業利益與道德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幾年必須直面的挑戰。而對於全球用戶來說,溫-威廉姆斯的勇敢發聲提醒我們,社交媒體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更複雜的權力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