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烏克蘭簽署關鍵礦產協議 川普政府推動經濟與地緣戰略新布局
財政部長貝森特詳述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及與中國關稅談判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接受專訪,深入闡述了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的礦產協議,以及與中國正在進行的關稅與貿易談判。這兩項議題不僅關乎經濟繁榮,也對國家安全和國際貿易格局具有深遠影響。以下為詳細報導。
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
協議概述
美國與烏克蘭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礦產協議,允許美國獲得烏克蘭的稀土礦產資源。根據協議,烏克蘭保留對其領土及領海內自然資源勘探和開採區域的決定權。貝森特部長強調,這項協議是兩國邁向和平與繁榮的重要一步,旨在通過經濟合作促進雙方共同利益。
歷史背景
貝森特透露,這項協議的構想最早由川普總統於今年2月提出。當時,川普派遣貝森特前往基輔,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提交提案。經過數月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共識並簽署協議,標誌著美烏關係進入新階段。這一進展不僅體現了川普政府對烏克蘭經濟重建的承諾,也為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影響
貝森特將這項協議描述為「雙贏」,對美國和烏克蘭均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對烏克蘭而言,這項合作為其戰後經濟復甦提供了清晰路徑。與傳統的貸款模式不同,該協議避免了讓烏克蘭背負沉重債務,而是通過美國企業和資本的參與,促進烏克蘭基礎設施、能源及其他關鍵領域的發展。貝森特表示,這種合作模式將有助於烏克蘭實現長期經濟繁榮。
軍事支持與財務結構
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
當被問及該協議對美國對烏軍事支持的影響時,貝森特指出,強有力的經濟合作將增強烏克蘭的國家安全。他強調,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一個經濟繁榮的烏克蘭將更具能力應對外部威脅,從而減少對外部軍事援助的依賴。
協議的財務結構
貝森特澄清,這項協議不僅限於稀土礦產,還涵蓋基礎設施、能源等多方面的經濟合作。他駁斥了關於50%礦產收入將進入美國可支配基金的傳言,強調協議的核心在於促進雙方經濟共同增長,而非單純的資源掠奪。這種合作模式旨在確保烏克蘭的經濟自主性,同時為美國企業提供投資機會。
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深入解析
協議核心條款
根據公開資訊及烏克蘭官員的聲明,該協議的關鍵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重建投資基金的設立:
協議建立了由美國和烏克蘭共同擁有和管理的重建投資基金,雙方各持有50%的所有權,並擁有平等的投票權。
烏克蘭將未來(而非現有)礦產、石油和天然氣許可證收入的50%(扣除運營費用後)投入該基金。這些資金將用於烏克蘭的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戰後重建項目。
美國的貢獻包括直接資金投入或未來軍事援助,具體金額尚未公開。基金的收入和貢獻在美國和烏克蘭均免稅,且前10年的利潤將全部再投資於烏克蘭的項目,之後才可能在雙方之間分配。烏克蘭的主權與控制權:
烏克蘭保留對其領土及領海內自然資源的完全所有權,並有權決定勘探和開採的地點。
協議明確不涉及將先前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約1200億美元,而非川普聲稱的3500億美元)轉化為債務,這是烏克蘭在談判中的核心訴求。美國的優先投資權:
美國企業在烏克蘭的新礦產、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享有優先投資權和首購權(first right of refusal)。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將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吸引全球投資並確保項目的實施。安全保障的模糊性:
協議未明確承諾美國對烏克蘭的長期安全保障,這是澤連斯基最初反對早期草案的原因之一。
然而,美國財政部聲明強調,該協議「向俄羅斯發出信號」,表明川普政府支持一個「自由、主權和繁榮的烏克蘭」,暗示某種程度的戰略承諾。排除俄羅斯影響:
協議明確規定,任何資助或支持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國家或個人不得從烏克蘭的重建中受益,這反映了美國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
關鍵礦產與資源潛力
烏克蘭被認為擁有全球約5%的關鍵礦產儲量,涵蓋22種被歐盟列為關鍵的34種礦物。 以下是協議可能涉及的主要礦產及其應用: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
包括鑭(lanthanum)、鈰(cerium)、釹(neodymium)、鉺(erbium)和釔(yttrium),用於電子產品、風力渦輪機、電動車電池和國防技術。烏克蘭的稀土儲量約占全球的5%,但詳細數據屬機密,且部分儲量位於俄羅斯占領的東部地區。鋰(Lithium):
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大的已探明鋰儲量之一,估計約50萬噸,主要位於基洛沃赫拉德(Kyrovohrad)地區。鋰是電池、陶瓷和玻璃製造的關鍵材料。俄羅斯占領了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地區的部分鋰礦藏,但基輔仍控制部分儲量。石墨(Graphite):
烏克蘭擁有約1900萬噸的石墨儲量,占全球儲量的20%,是全球前五大供應國之一。石墨用於電動車電池和核反應堆。鈦(Titanium):
烏克蘭位列全球前十大鈦儲量國,占全球產量的7%,主要用於航空航天、國防和醫療設備。其他關鍵礦物:
包括鈹(beryllium)、錳(manganese)、鎵(gallium)、鋯(zirconium)、螢石(fluorite)和鎳(nickel),這些礦物在電子、能源和國防領域有廣泛應用。
然而,烏克蘭的礦產潛力受到多重挑戰限制:
戰爭影響:約40%的金屬資源位於俄羅斯占領區,特別是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地區。
基礎設施損毀:戰爭摧毀了近一半的電力產能,而採礦是能源密集型產業。
地雷污染:烏克蘭約四分之一的土地受地雷污染,特別是東部戰區,增加了開採的風險和成本。
過時數據:烏克蘭的礦產地質調查數據多數來自30年前,需更新以吸引投資。
經濟與地緣政治影響
對烏克蘭的影響:
經濟復甦:協議為烏克蘭吸引西方投資提供了機會,有助於重建基礎設施和能源部門,促進戰後經濟繁榮。主權保障:烏克蘭保留資源所有權和決策權,避免了早期草案中將援助轉化為債務的風險。挑戰:協議的成功取決於新投資的盈利能力,而戰爭、基礎設施損毀和地雷污染可能推遲回報。專家估計,短期內難以實現顯著收益。
對美國的影響:供應鏈安全:協議使美國能夠多元化關鍵礦產供應,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控制全球60%的稀土開採和90%的加工)。經濟利益:美國企業可通過優先投資權獲得可觀回報,符合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
地緣政治槓桿:協議增強了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的影響力,向俄羅斯發出信號,表明美國長期支持烏克蘭。對全球的影響:
供應鏈重塑:協議可能削弱中國在稀土和關鍵礦物市場的壟斷地位,對全球科技和能源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地緣政治格局:協議鞏固了美烏聯盟,可能促使其他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尋求類似合作模式。
未來展望
短期目標:
協議需經烏克蘭議會批准,這可能面臨國內政治阻力。
雙方將專注於吸引投資、清理地雷並更新地質數據,以啟動首批項目。長期影響:
若成功實施,協議可能使烏克蘭成為歐洲關鍵礦產的主要供應國,改變全球供應鏈格局。對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壓力可能加劇,特別是其在占領區的資源控制受到挑戰。美國可能將此模式推廣至其他資源豐富但經濟脆弱的國家,形成新的地緣經濟聯盟。
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是川普政府在經濟與地緣政治領域的重大舉措,旨在通過合作開發烏克蘭的關鍵礦產資源,實現雙方的經濟繁榮與安全保障。儘管協議在結構上強調平等與互利,但其成功取決於戰爭局勢、投資到位以及雙方的持續合作。對烏克蘭而言,這是戰後重建的希望;對美國而言,這是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中國的關稅談判
當前關稅形勢
貝森特將話題轉向與中國的貿易談判,特別是雙方高額關稅的問題。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高達145%,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則達到125%。貝森特認為,這種高關稅對雙方經濟均不可持續,呼籲通過談判實現關稅的「降溫」。
實現公平貿易的步驟
貝森特概述了與中國談判的多階段策略。首先,雙方需降低現有關稅水平,並重新審視2020年1月達成的貿易協議。他強調,中國必須履行其承諾,特別是在市場准入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義務。貝森特表示,美國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平衡的貿易關係,確保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應對非關稅壁壘
除了關稅問題,貝森特還提到中國施加的各種非關稅壁壘,例如知識產權盜竊和網絡駭客行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雙邊貿易的公平性。他表示,這些非關稅壁壘將成為談判的重要議題,美國將推動中國採取具體措施,消除這些障礙。
未來貿易協議展望
談判時間表
當被問及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時間表時,貝森特表示,中國經濟正面臨壓力,這可能促使其加快談判進程。他對未來幾週或幾個月內達成協議表示樂觀,但強調最終結果取決於中國是否願意採取實質性行動降低貿易壁壘。
更廣泛的貿易關係
貝森特還提到,美國正在與印度、韓國等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這些談判的進展可能快於與中國的談判。他強調,亞洲貿易夥伴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並預測未來幾個月內可能達成若干重要的貿易協議。
經濟展望
當前經濟指標
針對近期國內生產總值(GDP)收縮的報導,貝森特安撫市場情緒,稱美國經濟仍保持強勁。他指出,消費者支出穩健,製造業就業前景積極,GDP數據的波動主要來自庫存調整等短期因素,而非經濟衰退的信號。
利率與市場信心
貝森特還談及當前的利率環境,指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下降對經濟的積極影響。他表示,川普政府的政策將推動非通脹性增長,穩定市場信心,為長期經濟繁榮創造條件。
結論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的專訪凸顯了川普政府在國際經濟合作與貿易政策上的戰略重點。美國-烏克蘭礦產協議不僅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提供了支持,也為美國企業開闢了新機遇。與此同時,與中國的關稅談判顯示了美國對公平貿易的堅定承諾。隨著這些國際關係的推進,美國將繼續以互利繁榮和國家安全為核心,塑造全球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