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eaking News Email Header (1).png

盧比奧談俄烏戰爭與全球挑戰:外交為和平唯一途徑

盧比奧談俄烏戰爭與瓦爾茨角色:外交優先與內閣變動


美國外交部長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近期針對俄烏戰爭及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瓦爾茨(Mike Waltz)的職位發表意見,凸顯其對外交優先的立場以及對川普政府內閣調整的看法。盧比奧強調俄烏衝突無軍事解決方案,需仰賴外交談判,並在瓦爾茨被調任聯合國大使後,臨時接任國家安全顧問一職,展現其在川普外交政策中的核心角色。以下深入探討盧比奧對瓦爾茨職位的看法及其背後脈絡。


盧比奧對瓦爾茨角色的看法


盧比奧對瓦爾茨作為國家安全顧問的表現未公開發表直接評論,但其接任臨時國家安全顧問的背景顯示兩人在外交政策上有一定共識,尤其是在對俄烏戰爭採取外交優先的立場上。瓦爾茨在2025年3月於CNN《State of the Union》節目中確認美國將繼續對俄羅斯進行進攻性網絡行動,顯示其在對俄政策上的強硬態度。 盧比奧作為瓦爾茨的上級,參與了2025年1月28日由瓦爾茨主持的會議,與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共同討論川普的國家安全願景,顯示兩人在政策協調上的合作。


然而,瓦爾茨因“Signalgate”事件(2025年3月不慎將《大西洋》雜誌主編Jeffrey Goldberg加入討論葉門軍事行動的Signal群組)受到批評,導致其職位不穩。盧比奧對此事件的公開回應顯示其務實態度,他於2025年3月25日承諾將改革通訊流程以防止類似洩漏再次發生,強調“這不會再次發生”。 這表明盧比奧試圖在危機中穩定局面,而非直接批評瓦爾茨的失誤。


盧比奧接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背景


2025年5月1日,川普宣布瓦爾茨將被提名為聯合國大使,盧比奧則臨時接任國家安全顧問,同時保留外交部長職務。這是自1970年代亨利·季辛吉以來,首次有人同時擔任這兩個職位。 盧比奧的接任被外界視為川普對其信任的體現,據報導,盧比奧因其對川普的忠誠及頻繁互動贏得總統青睞。 相比之下,瓦爾茨因Signalgate事件及與川普缺乏個人化連結而失去信任,且其鷹派立場(特別是在對俄羅斯及伊朗問題上)與川普的“美國優先”外交理念有所偏差。


盧比奧對瓦爾茨調任的間接影響


雖然盧比奧未直接評論瓦爾茨的調任,但其迅速接任國家安全顧問顯示他對川普決策的支持。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瓦爾茨的離職部分源於其與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陣營的“新孤立主義”派系的內部爭鬥,盧比奧作為傳統共和黨國際主義者,與瓦爾茨同屬鷹派,但其更靈活的立場使其更能適應川普的領導風格。 盧比奧在接任後,承諾繼續推動川普的“和平通過實力”政策,顯示其試圖延續瓦爾茨在俄烏談判中的努力,同時強化對中國及伊朗的強硬立場。


外界對盧比奧與瓦爾茨關係的解讀


一些分析認為,盧比奧與瓦爾茨在對華及對伊朗政策上有高度一致性,兩人均被視為對中國的強硬派。盧比奧曾因批評中國而於2020年被北京制裁,瓦爾茨則多次公開警告中國在西半球的影響力,並支持加速對台灣的武器出口。 然而,瓦爾茨的鷹派立場使其在川普內閣中顯得孤立,特別是在俄烏問題上,其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與川普部分顧問的孤立主義傾向相左。 盧比奧則通過調整立場(如對烏克蘭援助的謹慎支持)更有效地與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保持一致。


盧比奧對俄烏戰爭的立場與外交優先


盧比奧多次公開表示,俄烏戰爭的解決之道在於外交而非軍事手段。他在2025年2月16日駁斥外界對烏克蘭及歐洲被排除在和平談判外的擔憂,強調川普是唯一有能力啟動和平進程的領導者,並表示“一通電話無法解決如此複雜的戰爭,但川普能開啟這一進程”。 盧比奧與瓦爾茨在2025年2月18日共同參與了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的和平談判框架會議,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顯示兩人在俄烏問題上的協作。盧比奧當時強調,川普的目標是終結這場“可怕、血腥且代價高昂的戰爭”,並感謝沙烏地阿拉伯的調解角色。


盧比奧談俄烏戰爭和平的複雜性


此外,盧比奧針對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持續的衝突、美國對伊朗核計劃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對手的挑戰,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他強調,俄烏戰爭缺乏軍事解決方案,外交談判是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同時也揭示了美國在全球事務中面臨的多重挑戰。


俄烏衝突的當前局勢


盧比奧指出,俄烏戰爭自拜登政府時期爆發以來,已經進入一個關鍵階段。他表示,烏克蘭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將俄羅斯軍隊驅逐回2014年之前的邊界,因此這場衝突不存在軍事解決方案。他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誰能夠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扮演調解者的角色,促成和平協議?


盧比奧進一步分析,戰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生命損失,烏克蘭重建的成本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美國一直在努力促成雙方達成某種共識,但目前雙方的立場仍然相距甚遠。他警告說,長期僵持不僅會加劇烏克蘭的困境,還可能影響全球穩定。


美國在和平談判中的角色


盧比奧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是堅定的,但政府必須審慎評估在這場衝突上投入的時間和資源。他認為,隨著其他全球性問題(如伊朗核問題和中國的挑戰)日益緊迫,美國需要重新分配外交資源,以應對更廣泛的國際挑戰。他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應當在支持盟友與維護國家利益之間找到平衡。


盧比奧還提到,美國在過去幾年中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但和平談判的進展緩慢。他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尋找能夠讓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案。


歷史背景與軍事支持


回顧歷史,盧比奧對比了川普(Donald Trump,第47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與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政策。他批評歐巴馬政府時期未能向烏克蘭提供足夠的軍事援助,認為這為當前的危機埋下了伏筆。他進一步主張,如果川普繼續執政,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不會發動入侵,因為普京將拜登視為較弱勢的領導者。


盧比奧強調,川普政府時期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如提供致命性武器)為烏克蘭抵禦俄羅斯提供了重要助力。他認為,這些政策展示了美國對盟友的承諾,並對潛在的侵略者形成了威懾。


中東局勢與伊朗核野心


在談及中東局勢時,盧比奧特別提到了伊朗的核計劃。他重申,國際社會的共識是絕不能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他列出了與伊朗達成協議的必要條件,包括停止鈾濃縮活動、允許美國和其他國際核查人員進入其核設施進行檢查。


盧比奧表示,如果伊朗真心希望發展和平的核能項目,就應該遵守國際標準並接受透明的監督。他對伊朗的經濟潛力表示樂觀,認為如果伊朗放棄核武器計劃並停止支持恐怖主義,將有機會實現經濟繁榮。他警告說,伊朗的核野心不僅威脅中東地區的穩定,也對全球安全構成挑戰。


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對手的挑戰


盧比奧將中國視為美國當前最大的地緣政治對手。他指出,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已經對經濟和國家安全造成了負面影響。他呼籲美國加速推動製造業回流,並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盧比奧承認,當前美中之間的貿易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美國是否能夠在戰略上實現對中國的「脫鉤」。他警告說,持續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可能在未來引發嚴重的經濟和安全風險。他建議,美國應通過政策激勵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本土,並與盟友合作建立更穩定的全球供應鏈。


結語


盧比奧的外交洞察揭示了當前國際局勢的複雜性。俄烏戰爭的僵局、伊朗核計劃的威脅,以及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對手的崛起,都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嚴峻挑戰。在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正試圖通過戰略外交和國際合作,應對這些全球性問題。


盧比奧強調,當前的國際環境需要美國在支持盟友、維護國家利益和促進全球穩定之間找到平衡。他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並為未來的和平與繁榮奠定基礎。


隨著世界進入這一充滿挑戰的時期,盧比奧的分析提醒我們,戰略外交和國際關係的重新評估對於應對全球危機至關重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