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訪沙烏地演說:深化美沙合作,推動中東和平新篇章
川普演說的背景與場合
川普此次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是其第二任期內首次重要的國際行程,選擇利雅德作為首站,顯示了美沙關係在美國中東政策中的核心地位。演說地點為美沙投資論壇,這是一個由沙烏地政府主辦、吸引全球商界領袖與投資者的盛會。川普在論壇上與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簡稱MBS)共同出席,並簽署了多項雙邊協議,總值達6000億美元,其中包括1420億美元的國防合作協議,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國防銷售協議。
沙烏地方面以高規格接待川普,包括榮譽衛隊、阿拉伯馬隊以及王室成員的隆重歡迎,凸顯雙方關係的熱度。這種熱情款待與前總統拜登(Joseph Biden)時期美沙關係的緊張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拜登曾公開批評沙烏地的人權紀錄,甚至揚言將其視為「國際棄兒」(pariah)。
川普的演說不僅聚焦於經濟與安全合作,還觸及中東地區的重大地緣政治議題,包括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制裁、俄烏衝突和平談判,以及《亞伯拉罕協議》的擴展。以下將逐一剖析演說的關鍵內容。
演說內容詳解
1. 美沙關係的「基石」與經濟合作
川普在演說開頭強調,美沙關係是「中東安全與繁榮的基石」,並表示在當前美國政府的領導下,雙邊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他特別讚揚王儲穆罕默德在過去八年中「證明了批評者的錯誤」,並將沙烏地的現代化轉型形容為「阿拉伯方式」(Arabian way)的典範。
經濟成就與投資承諾
6000億美元投資協議:川普宣布沙烏地承諾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涵蓋能源安全、國防工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與關鍵礦產等領域。白宮聲稱,這一協議將為兩國創造長期就業機會,並強化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
1420億美元國防銷售:這筆協議涉及五個主要類別:空軍與太空能力、空中與飛彈防禦、海事與海岸安全、邊境安全與陸軍現代化,以及資訊與通訊系統升級。協議還包括對沙烏地軍事人員的廣泛培訓與支持,以提升其國防能力。
科技與人工智慧投資:沙烏地數位基礎設施公司DataVolt計劃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用於建設人工智慧資料中心與能源基礎設施。此外,谷歌、甲骨文、Salesforce、AMD和Uber等公司承諾在美沙兩國投資共計800億美元。
美國國內經濟成就
川普在演說中不吝誇耀其執政以來的經濟表現,稱美國經濟「正處於火熱狀態」(the hottest country)。他提到:
非法邊境越境事件大幅減少;
軍隊招募人數創30年新高;
數月內新增近50萬個就業機會;
與英國、中國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
即將通過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與監管改革法案。
他還預測美國股市將「大幅上漲」,並回顧自己五週前建議投資者買進股票的言論,稱如今批評者已不再質疑他的判斷。
2. 中東的未來:從混亂到商業
川普對中東的未來展現樂觀態度,認為該地區應成為「全球商業與機遇的中心」,而非「難民逃離之地」。他讚揚沙烏地的「2030願景」計劃,指出該國非石油產業的經濟貢獻首次超越石油,這一轉型為中東樹立了榜樣。
他特別提到沙烏地等海灣國家的城市現代化成就,例如利雅德與阿布達比的快速發展,並將其與埃及吉薩金字塔、約旦佩特拉古城等歷史遺跡並列,強調中東的文化與經濟潛力。川普表示,中東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這一願景與其反對西方干涉主義的立場相呼應。
3. 對伊朗的強硬立場與和平橄欖枝
川普在演說中將伊朗稱為「中東穩定與繁榮的最大破壞力量」,指責其在葉門、敘利亞、黎巴嫩等地支持代理戰爭與恐怖組織(如真主黨),並重申美國絕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
然而,他也罕見地向伊朗遞出橄欖枝,表達對和平解決爭端的期望,稱「希望與伊朗達成協議」。他表示,若伊朗拒絕合作,美國將對其施加「最大壓力」(maximum pressure)。這一立場延續了川普第一任期內對伊朗的強硬政策,但也顯示出一定的外交靈活性。
4. 推動沙烏地加入《亞伯拉罕協議》
川普多次提及《亞伯拉罕協議》,這是他第一任期內促成的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包括阿聯酋、巴林、蘇丹和摩洛哥)之間的正常化協議。他表示,沙烏地加入該協議是其「熱切期望與夢想」,並認為這將是「中東未來的重要一步」。
然而,川普的這一提議在現場未獲熱烈回應,反映出沙烏地國內對與以色列正常化的敏感態度。根據民調,沙烏地民眾普遍反對在未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前與以色列建交。沙烏地官方也表示,加入《亞伯拉罕協議》的前提是建立巴勒斯坦國。此外,2023年10月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及隨後的加薩戰爭進一步 complic 了沙烏地的決策。
川普對此表示尊重,稱沙烏地「將在自己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顯示其對沙烏地立場的理解與外交上的耐心。
5. 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
演說中最令人意外的宣布是川普決定解除對敘利亞的所有制裁,這一政策是在與王儲穆罕默德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商議後做出的。他表示,解除制裁將為敘利亞在13年內戰後的經濟復甦提供機會,稱「這是敘利亞閃耀的時刻」。
川普計劃於次日(5月14日)在利雅德與敘利亞新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Ahmed al-Shara)會面,進一步討論敘利亞的重建與穩定。此外,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將於本週晚些時候前往土耳其,與敘利亞新任外長會晤。
這一決定引發廣泛討論,因為此前美國對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的制裁嚴重限制了敘利亞的國際金融參與,使其經濟在2010至2021年間縮水超過一半。解除制裁可能為國際援助與投資開闢道路,但也可能引發對敘利亞新政權穩定性的質疑。
6. 俄烏衝突與和平談判
川普在演說中提到,他正「不懈努力」促成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和平談判,並透露談判將於本週晚些時候(可能為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將代表美國參加。他表示,若其親自出席有助於談判進展,他也願意前往土耳其,但這取決於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是否與會。
川普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持批評態度,稱其為「獨裁者」,並讚揚沙烏地王儲在近期美國公民馬克·福格爾(Marc Fogel)從俄羅斯獲釋一事中發揮的作用。
7. 對新保守主義與干涉主義的批判
川普在演說中罕見地直接抨擊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neocons)與「干涉主義者」(interventionists),稱其「國家建設」(nation-building)政策在中東造成了更多破壞而非建設。他強調,中東的轉型並非來自西方的干預或「乘坐豪華飛機的講道者」,而是源於沙烏地等國新一代領導人的自主努力。
這一言論被視為對美國傳統外交政策的挑戰,反映了川普「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理念的核心。他主張,中東國家應根據自身願景與方式發展,而非接受西方的治理模式。
8. 國內與個人形象塑造
川普在演說中多次提及美國國內的成就,並以輕鬆幽默的語氣與現場的商界領袖互動。他自稱與台下企業家擁有「相同的態度」,並表示美國在其領導下是「創造財富與未來的絕佳地點」。
他還提到將墨西哥灣重新命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的舉措,引發現場笑聲。此外,當李·格林伍德(Lee Greenwood)的歌曲《上帝保佑美國》(God Bless the USA)在演說開始前播放時,現場觀眾起立錄影,場面熱烈,這在作為伊斯蘭聖地的沙烏地顯得尤為特別。
演說的影響與爭議
1. 美沙關係的強化
川普的訪問與演說進一步鞏固了美沙之間的戰略聯盟,尤其是在經濟與國防領域。60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和1420億美元的國防協議不僅增強了沙烏地的軍事能力,也為美國國防企業(如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帶來巨大商機。
然而,部分分析人士質疑這些協議的實際執行力,指出沙烏地的財政壓力與部分項目的重複性可能限制其兌現承諾的能力。
2. 地緣政治影響
伊朗問題:川普對伊朗的強硬言論可能加劇美伊緊張關係,但其和平對話的提議為未來談判留下了可能性。沙烏地作為伊朗的主要地區對手,樂見美國的強硬立場,但也可能在潛在的美伊談判中扮演調解角色。
敘利亞政策轉向:解除敘利亞制裁的決定可能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為沙烏地與土耳其在中東重建中發揮更大作用創造條件。然而,這一政策的長期效果尚待觀察,尤其是在敘利亞新政權的穩定性尚未明朗的情況下。
《亞伯拉罕協議》:川普對沙烏地加入《亞伯拉罕協議》的公開壓力可能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其言論為未來的談判奠定了基礎。沙烏地的參與將進一步孤立伊朗,並增強以色列在地區的地位,但巴勒斯坦問題仍是關鍵障礙。
3. 商業利益與倫理爭議
川普家族的商業利益成為此次訪問的爭議焦點。川普組織(Trump Organization)在沙烏地、卡達與阿聯酋均有房地產項目,例如吉達的「川普塔」(Trump Tower Jeddah)與阿曼的川普酒店。此外,川普的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的投資公司曾接受沙烏地主權基金20億美元的注資,而川普與沙烏地支持的LIV高爾夫聯賽也有長期合作關係。
批評者質疑川普是否將個人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美國倫理監督組織(CREW)表示,川普在演說中對沙烏地的讚美及其家族的商業聯繫引發了利益衝突的擔憂。
4. 國內政治反響
川普對新保守主義的批評在美國國內引發熱議,其支持者認為這是對全球主義與干涉主義的勝利宣言,而反對者則擔心這可能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X平台上的帖子顯示,川普的言論獲得了部分保守派網友的熱烈支持,稱其為「對全球主義的勝利」。
與2017年演說的比較
川普此次演說與其2017年在利雅德阿拉伯伊斯蘭美國峰會(Arab Islamic American Summit)的演說有相似之處,但也有顯著差異:
相似點:兩次演說均強調美沙關係的歷史淵源、經濟合作(如2017年簽署的4000億美元協議)與反恐努力,並批評伊朗的地區影響力。
差異點:2017年演說更聚焦於反恐,呼籲穆斯林國家「驅逐極端主義者」,並宣布成立全球反極端主義意識形態中心。2025年演說更強調經濟投資與地緣政治轉型,觸及敘利亞制裁、俄烏談判等新議題,並對新保守主義的批判更為直接。
2025年演說的語氣更為自信,川普以「勝利者」姿態強調其政策的中東影響力,而2017年則更注重團結穆斯林國家。
結語
川普2025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演說是一場兼具外交、經濟與地緣政治意義的表演。他通過讚揚沙烏地的現代化成就、宣布巨額投資協議、推動《亞伯拉罕協議》與解除敘利亞制裁,試圖重塑美國在中東的領導地位,同時批判傳統的干涉主義政策。
然而,演說也引發了關於商業利益衝突、地緣政治風險與政策執行力的爭議。沙烏地是否會加入《亞伯拉罕協議》、敘利亞制裁解除的後果,以及美伊關係的未來走向,都將是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川普的訪問無疑為美沙關係注入了新動力,但其長期影響仍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