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eaking News Email Header (1).png

川普總統宣布「最惠國」藥價政策,力求美國患者享全球最低藥價

川普總統宣布「最惠國」處方藥定價政策,旨在大幅降低美國患者藥價


2025年5月12日,川普總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推行「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 MFN)處方藥定價政策,旨在確保美國患者支付的處方藥價格不超過其他發達國家最低價格。此舉是川普政府延續其第一任期內降低藥價承諾的重要一步,針對長期以來美國患者為相同藥物支付高於其他國家數倍價格的不公平現象。以下是該政策的詳細內容、目標、實施措施及其潛在影響。


政策背景


美國的處方藥價格長期以來高於其他發達國家。根據2024年RAND研究,美國處方藥價格平均為33個經合組織(OECD)國家價格的2.78倍,品牌藥價格更是高達4.22倍。 這種價格差距導致美國患者承擔了全球藥物研發成本的過重負擔,同時其他國家通過與藥廠談判獲得大幅折扣。川普總統批評這種「全球搭便車」現象,認為美國患者不應為其他國家的低價藥物補貼。


此外,美國國內藥價高企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KFF)2022年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藥物成本難以負擔,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因價格原因未按醫囑服藥。 這些問題促使川普政府採取行動,通過行政命令推動藥價改革。


「最惠國」定價政策的核心內容


該行政命令旨在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美國處方藥價格與國際最低價格接軌:

  1. 設定最惠國價格目標
    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部長將在命令發布後30天內,與國內政策助理、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等機構協調,向藥廠傳達最惠國價格目標,確保美國患者支付的價格與其他發達國家一致。

  2.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計劃
    HHS將制定計劃,允許藥廠以最惠國價格直接向美國患者銷售藥物,繞過中間商(如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s),以降低成本並提高透明度。川普表示:「我們將剔除中間商,直接以最惠國價格向美國公民銷售藥物。」

  3. 若藥廠未遵守,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如果藥廠未能在指定時間內實現最惠國定價,政府將採取以下措施(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制定規則強制執行最惠國定價:HHS將提出規則,將最惠國定價應用於醫療保險(Medicare)等計劃。
    允許進口低價藥物:HHS部長可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第804(j)條,認證從低價發達國家進口處方藥的安全性,從而允許進口以降低成本。
    反壟斷執法:司法部長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將根據《謝爾曼反壟斷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對藥廠的反競爭行為(如價格操縱)採取執法行動。
    出口限制:商務部將審查藥物或其前體材料的出口,以防止全球價格歧視。

    審查藥物批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可能修改或撤銷不安全、效果不佳或不當推廣的藥物批准。

  4. 應對國際「搭便車」行為
    商務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將採取行動,確保外國不通過不合理或歧視性政策迫使美國患者承擔全球藥物研發成本。這包括防止其他國家將藥價壓低至低於公平市場價值。

  5. FDA短缺清單的潛在作用
    該政策的強大執行力可能與FDA的藥物短缺清單有關。若藥廠拒絕降低價格,政府可能利用短缺清單作為槓桿,施壓藥廠遵守最惠國定價,否則可能面臨進口替代或其他監管措施。(注:此信息來自X平台,尚未得到官方證實,需謹慎對待)

政策目標

  • 降低患者負擔:通過將藥價與國際最低價格對齊,減輕美國患者的經濟壓力,特別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例如,醫療保險B部分(Medicare Part B)藥物(如癌症治療藥)價格可能降低多達60%。

  • 促進公平:終止美國患者為全球藥物創新「買單」的現象,要求其他發達國家分擔研發成本。川普強調:「其他國家也應為研發買單,這對他們也有益。」

  • 增強市場透明度和競爭:通過直接銷售和價格透明措施,打破藥廠、PBMs和保險公司之間的秘密定價協議,促進市場競爭。

  • 保護國家安全:將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掛鉤,防止外國通過低價政策削弱美國藥物供應鏈的穩定性。

實施細節與挑戰

實施時間表

  • 30天內:HHS將與藥廠協商,設定最惠國價格目標,並開啟談判。

  • 長期計劃:若談判未達預期效果,HHS將制定規則,逐步將最惠國定價應用於醫療保險和其他聯邦計劃,並探索進口低價藥物的可行性。

預期影響

  • 對患者的影響:藥價降低可能顯著減少患者自付費用(out-of-pocket costs),特別是對於昂貴的品牌藥和生物製劑。例如,醫療保險B部分的眼科藥物Eylea在美國的價格是其他國家的兩倍,降低價格可為患者節省數千美元。

  • 對藥廠的影響:藥廠可能面臨利潤下降的壓力,尤其是在美國市場。白宮官員表示,藥廠可通過提高其他國家的藥價來彌補損失,但這可能引發國際爭議。

  • 對醫療系統的影響:藥價降低可能減輕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計劃的財政壓力,進而降低保費和納稅人負擔。根據川普第一任期內的類似計劃,最惠國模式可能在七年內為醫療保險節省850億美元。

潛在挑戰

  1. 藥廠反對:製藥行業強烈反對最惠國定價,認為這是「政府價格管控」,可能抑制創新。美國製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發言人表示:「任何形式的政府價格設定對美國患者不利。」 川普第一任期內的類似計劃因行業訴訟被法院叫停,此次政策可能再次面臨法律挑戰。

  2. 國際反應:其他國家可能抵制提高藥價的要求,導致貿易緊張或供應鏈干擾。

  3. 實施複雜性:由於美國醫療系統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藥廠、PBMs、保險公司),協調價格談判和直接銷售計劃可能面臨行政障礙。

  4. 數據透明度問題:國際藥價比較因折扣和保密回扣而複雜,實際價格難以確定,可能影響政策執行效果。

與川普第一任期政策的延續

這項行政命令建立在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年)的藥價改革基礎上,包括:

  • 加快仿製藥和生物仿製藥的審批,促進市場競爭。

  • 制定價格透明規則,讓患者和醫生了解藥物實際成本。

  • 為醫療保險受益人設定胰島素共付額上限,並將政府折扣直接轉給患者而非中間商。

  • 提出最惠國模式,試圖將醫療保險B部分藥物價格與國際最低價格掛鉤,雖因法律挑戰未實施,但為當前政策奠定了基礎。

川普批評拜登-哈里斯政府未充分利用這些措施,導致醫療保險藥價談判計劃未達到預期節省目標。


與其他政策的聯繫

該政策與川普政府的其他經濟和貿易舉措相輔相成。例如,2025年5月8日宣布的美英貿易協定強調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的聯繫,類似的原則也應用於藥價改革,以保護美國患者免受國際價格歧視。 此外,川普政府計劃對進口藥物徵收關稅,可能進一步促使藥廠降低國內價格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社會反響

  • 支持者觀點:X平台上的帖子顯示,部分民眾和分析人士支持該政策,認為其將終結藥廠對美國患者的「價格掠奪」。有用戶估計,藥價可能降低30-80%,顯著緩解患者負擔。

  • 反對者觀點:製藥行業和部分專家警告,價格管控可能減少藥廠研發資金,影響未來藥物創新。此外,藥廠可能通過減少供應或提高其他國家價格來應對,進而引發全球藥物市場動盪。

結論

川普總統的「最惠國」處方藥定價政策是一項雄心勃勃的改革,旨在通過與國際最低價格對齊,顯著降低美國患者的藥物成本。該政策通過直接銷售、進口低價藥物和反壟斷執法等措施,試圖打破藥廠和中間商的價格壟斷,促進市場公平。然而,政策的成功取決於與藥廠的談判進展、法律挑戰的結果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隨著HHS在未來30天內展開行動,這項政策將成為川普政府經濟和醫療議程的核心焦點,影響數百萬美國患者的生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