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eaking News Email Header (1).png

川普政府首100天:移民與邊境安全取得突破性進展

川普政府首100天:移民與邊境安全的全面革新


2025年4月28日,川普總統上任滿100天,其政府在移民與邊境安全領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力。通過簽署超過140項行政命令、重新啟動邊境牆建設、實施嚴格的執法措施以及大幅降低非法越境數量,川普政府兌現了其競選承諾,強調保護美國社區、維護國家主權和恢復法治的重要性。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與邊境沙皇湯姆·霍曼(Tom Homan)在記者會上詳細介紹了這些成就,並展望未來計劃。


政策背景與動機


川普政府將移民與邊境安全視為首要任務,認為前拜登政府時期超過1000萬的非法越境行為造成了嚴重的「邊境危機」。為此,川普在上任首日即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授權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以恢復邊境控制。這一宣言延續了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的政策基調,但力度更強、範圍更廣,試圖通過快速行動扭轉前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


政府的移民政策以三個核心目標為基礎:

  1. 邊境安全:通過物理屏障、軍事部署和技術手段阻止非法入境。

  2. 執法強化:打擊非法移民、犯罪外國人和販毒集團,確保公共安全。

  3. 法治恢復:限制庇護城市、終止濫用人道主義計劃,並確保移民法得到 生效。

關鍵行政命令與政策


川普政府在首100天內簽署了超過140項行政命令,其中多項直接針對移民與邊境安全。以下是幾項關鍵措施:

  1. 法治行政命令:該命令增強執法部門的權力,優先追捕犯罪外國人,並為邊境巡邏隊和ICE提供更多資源。命令還要求聯邦機構與州和地方執法部門合作,建立「聯邦國土安全任務小組」,以協助移除幫派成員、犯罪分子和非法移民。

  2. 庇護城市行政命令:該命令指示司法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定期公布阻礙聯邦移民法的司法管轄區名單,並威脅對這些「庇護城市」削減聯邦資金。此舉旨在迫使地方政府配合聯邦執法行動,避免為非法移民提供保護。

  3. 緊急狀態宣言:川普在上任首日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授權國防部部署軍隊協助國土安全部,並指示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立即建設額外的邊境屏障。這一措施類似於其第一任期的做法,但規模更大。

  4. 外國恐怖組織指定:政府將國際販毒集團(如MS-13和Tren de Aragua)指定為外國恐怖組織,允許對其採取更嚴厲的法律行動,包括資產凍結和快速遣返。

  5. 終止人道主義濫用:政府終止了拜登時期的大規模假釋計劃(如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CHNV計劃),並將假釋恢復到逐案審查的基礎。此外,政府關閉了CBP One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曾允許91.9萬名非法移民通過預約進入美國。

  6. 加快遣返擴展:國土安全部於1月21日宣布,將加快遣返(Expedited Removal)的適用範圍擴大到聯邦法律允許的最大程度,允許在無需移民法庭審理的情況下迅速遣返非法移民。

移民與邊境數據


川普政府的政策顯著降低了非法移民活動,以下是關鍵統計數據:

  • 非法移民釋放:拜登政府時期,去年同期有超過184,000名非法移民被釋放到美國境內;川普政府同期僅釋放9人,幾乎杜絕了非法移民的釋放。

  • 邊境遭遇數量:2024年3月,拜登政府時期邊境巡邏隊遭遇約140,000名非法移民;到2025年3月,這一數字降至7,000餘人,下降95%。白宮甚至宣稱邊境攔截成功率達到99.9%,僅有0.1%(約3人)成功越境。

  • 無人陪伴未成年人:抵達邊境的無人陪伴非法移民兒童數量降至歷史低點,顯示政府在遏制人道主義危機方面的成效。

  • 「潛逃者」(Gotaways):據國土安全部數據,潛逃者(未被攔截的非法越境者)從拜登時期的每日1,800人降至川普時期的每日132人,下降93%。

立法行動


川普政府在立法方面也採取了積極行動:

  1. 萊克與萊利法案(Laken Riley Act):這是川普簽署的第一項法案,要求對因盜竊、搶劫、襲警或導致嚴重傷害的非法移民實施強制拘留。該法案以被害人萊克·萊利命名,旨在通過嚴懲犯罪外國人來保護美國公民。

  2. 留在墨西哥政策(Migrant Protection Protocols, MPP):政府於1月21日宣布恢復該政策,要求庇護申請者在墨西哥等待美國移民法庭的聽證會。這一政策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有效減少了庇護系統的濫用,但需要墨西哥政府的合作,其實施效果仍有待觀察。

邊境牆與軍事部署


川普政府重啟了邊境牆建設,目前有超過85英里的新屏障處於不同建設階段,另有臨時屏障部署在高風險地區。與第一任期不同,政府此次更強調使用鋼製屏障,並計劃通過軍事資源加速建設。


此外,政府在邊境部署了額外的軍事力量,包括1,500名現役軍人,補充原有的2,500名部隊。軍用飛機已開始用於遣返非法移民,科羅拉多州的一個軍事基地也被用作處理執法行動中逮捕的移民的中心。 然而,根據《聯邦民兵法》(Posse Comitatus Act),軍隊不得直接參與國內執法,川普政府已指示國防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在90天內評估是否援引《1807年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以允許軍隊在邊境執行執法任務。


打擊販毒集團與犯罪外國人


川普政府將打擊販毒集團和犯罪外國人作為優先事項:

  • 外國恐怖組織指定:通過將販毒集團列為恐怖組織,政府能夠凍結其資產、限制其活動,並加速對其成員的遣返。這一措施針對的集團包括MS-13和Tren de Aragua,這些組織被指控為美國毒品和暴力問題的主要來源。

  • 浪潮行動(Operation Title Wave):該行動逮捕了近800名非法移民,包括暴力幫派成員和面臨嚴重刑事指控的個人。這一行動展示了政府對公共安全威脅的零容忍態度,並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擴大類似行動。

  • 數據庫共享:政府取消了對執法部門訪問敏感數據庫(如國稅局、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等)的限制,以識別非法移民的所在地。這一措施提高了執法的精準性,但也引發了隱私權和種族歧視的爭議。

執法部門支持


湯姆·霍曼在記者會上表示,ICE和邊境巡邏隊的士氣因川普政府的支持而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政府為這些機構提供了額外的資金、人員和技術支持,確保其能夠有效執行移民法。例如,國土安全部已將德州國民警衛隊、緝毒局、聯邦監獄局等機構納入移民執法行動,形成了多部門協同作戰的模式。


此外,政府終止了拜登時期對執法行動的限制,例如禁止在教堂、學校和法院等「敏感地點」進行逮捕的政策。這一變化使執法人員能夠更靈活地追捕犯罪外國人,但也引發了人權組織的批評。


司法與法律挑戰


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面臨多重司法挑戰:

  • 激進法官的干預:部分聯邦法官通過發布全國性禁制令,試圖阻止政府的移民政策。例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已承諾對政府的集體驅逐政策和加快遣返擴展提起訴訟。

  • 庇護城市訴訟:1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對政府試圖終止《弗洛雷斯協議》(Flores Agreement)的計劃提起訴訟,該協議限制對移民家庭的拘留時間。原告認為,政府的政策將導致無證拘留中心的擴張,損害移民權利。

  • 軍事資源使用:政府試圖將軍事資源用於移民執法可能違反《聯邦民兵法》,並可能引發法律挑戰。最高法院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曾駁回類似訴訟,但未做出最終裁決。

萊維特和霍曼表示,政府將探索所有法律途徑以確保政策執行,包括尋求最高法院的支持。然而,這些訴訟可能延遲政策的實施,並增加行政成本。


國際合作與挑戰


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國際合作,特別是與墨西哥的協調:

  • 留在墨西哥政策:該政策的成功需要墨西哥同意接收等待聽證的庇護申請者。然而,墨西哥政府尚未明確表態,這可能影響政策的實施效果。

  • 遣返合作:政府計劃將非法移民遣返回原籍國,但許多國家(如委內瑞拉、古巴)因政治或經濟原因,拒絕接收遣返者,這可能導致拘留設施的壓力增加。

  • 第三國協議:川普政府可能試圖恢復與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的庇護合作協議,將庇護申請者轉移到這些國家處理。然而,這些協議在第一任期內因人權問題而受到批評,未來可能面臨類似挑戰。

社會與經濟影響


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

  • 正面影響公共安全:大幅減少非法越境和犯罪外國人的逮捕提高了社區安全感,特別是在邊境地區。
    執法士氣:ICE和邊境巡邏隊的士氣提升,有助於更有效地執行任務。

    經濟效益:政府宣稱,減少非法移民將保護美國工人免受低薪競爭,並降低公共福利系統的負擔。

  • 負面影響

    社會分裂:政策的強硬立場可能加劇種族和移民群體之間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在庇護城市和混合身份家庭中。


未來展望


川普政府在首100天的移民與邊境安全政策展現了強大的執行力,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幾個月,政府計劃:

  • 擴大執法行動:預計將開展更多類似「浪潮行動」的大規模逮捕,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非法移民登記系統,強制未註冊的非法移民自首,否則將面臨罰款或監禁。

  • 經濟成就宣傳:白宮計劃在未來一周,每天举行記者會,着重不同主题彙報川普政府100天政绩。星期二将协同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彙報經濟成果,並將移民政策的成功與經濟復甦聯繫起來,以鞏固公眾支持。

  • 法律鬥爭:政府將積極應對司法挑戰,可能尋求國會通過立法以鞏固其移民政策,例如擴大拘留設施的資金或修訂移民法。

總體而言,川普政府的移民與邊境安全政策以快速、強硬的行動兌現了競選承諾,顯著降低了非法越境並增強了執法力度。然而,政策的長期效果仍取決於國際合作、司法裁決以及公眾和國會的支持。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美國社會將繼續在安全、人權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