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eaking News Email Header (1).png

中國經濟讓步與侵略姿態:張維迎洞見

中國經濟讓步與侵略姿態:張維迎洞見


根據蓋茨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紅色計劃》(Plan Red)作者張維迎(Gordon Chang)的最新分析,中國在經濟困境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展現出顯著的政策轉變與侵略性行為。以下為對中國當前經濟讓步、南海爭端中的強硬姿態,以及其政治動態的深入探討。


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讓步


張維迎指出,中國近期悄然停止對多項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涵蓋半導體、航空產品、工業化學品、醫療設備及部分藥品。這一舉措被視為中國在貿易戰中的重大讓步,儘管北京當局尚未公開承認此政策調整。這種低調的改變顯示出中國在經濟壓力下的務實態度,也反映了其試圖緩解國內經濟困境的努力。


關稅豁免範圍擴大


據報導,中國可能進一步擴大關稅豁免清單,目前傳出的清單包括131項商品。這一動向不僅凸顯中國經濟的脆弱性,也揭示了其政治體制的僵化。張維迎認為,這些讓步表明中國領導層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無法繼續維持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


中國經濟真實現況


對於中國官方宣稱的第一季度5.4%的經濟增長率,張維迎表示強烈懷疑。他指出,諸如通貨緊縮信號及第一季度稅收下降3.5%等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實際上可能正在收縮,而非增長。這種經濟疲軟的現實,與官方數據的樂觀表述形成鮮明對比,也為中國近期貿易政策的調整提供了背景。


美國關稅的潛在影響


張維迎強調,若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45%的關稅,將對中國的製造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許多工廠可能因此關閉,出口量也將大幅減少。這一情景不僅凸顯中國經濟的脆弱性,也提醒國際社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可能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妥協。


南海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在南海上,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領土爭端持續升溫。近期有報導稱,中國在爭議礁石上展示國旗,引發菲律賓方面的強烈反彈。中國海岸警衛隊更指責菲律賓人員採取挑釁行動,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張維迎認為,中國在南海上採取的挑釁行動,反映了其內部政治壓力的外溢。


美國的應對策略


針對中國在南海上日益侵略性的行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沃爾茲(Mike Walz)強調,美國需要將關鍵供應鏈(如軍事裝備)轉移回國內。他同時指出,美國正與印度、日本、澳洲及南韓等盟友密切合作,共同應對中國的挑釁行為。這一聯盟策略旨在遏制中國的地區霸權擴張,並確保印太地區的穩定。


政權末期行為的跡象


張維迎將中國當前的行為形容為「政權末期行為」(end-of-regime conduct)。他認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正變得愈發敵對,這既是為了掩蓋國內經濟與政治危機,也是因為其無法承受在對美貿易中顯露弱勢的後果。這種行為不僅體現在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中,也反映在中國對周邊國家的挑釁態度上,如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華為技術進展的挑戰


在技術領域,張維迎提到了華為即將測試一款據稱可超越NVIDIA技術的新芯片。儘管他承認中國在技術領域的進步,但也警告國際社會不應低估美國的技術優勢。他建議美國應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制裁,以確保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張維迎的分析為當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動態提供了深刻的洞見。中國在經濟困境下面臨的讓步壓力,與其在南海等地區的侵略性姿態,共同勾勒出一個複雜而充滿挑戰的圖景。對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而言,密切監測中國的政策動向,並採取戰略性應對措施,將是未來幾年的重要任務。在川普第47任總統任期內,美國與中國的博弈無疑將繼續塑造全球貿易與安全格局。

bottom of page